夜间
笔趣阁 >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263章 直捣黄龙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://www.28gl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庆州附近的草原上,正发生着一场追击战。


一个约莫千余人的北元部落,正被一小股明军衔尾追杀。


为了断尾求生,那支部落不时的派出死士拦截。


“杀……”


徐允恭兴奋的大吼一声,朝着拦在前方的死士冲去。


一枪刺穿了一名敌军的咽喉,他甚至在对方脸上看到了惊恐。


说是死士,其实就是提起武器的牧民。


只是片刻功夫,前来拦截的死士就全部被斩于马下。


徐允恭继续带人追了上去。


本来只是一场普通的巡逻,顺便活动一下手脚。


没想到竟然给他逮到了一支北元部落,这着实是意外之喜。


到手的功劳,他岂能放过?


最主要的是,他想从对方那里获得更多的情报。


尽管他只带着百余人,而这支北元部落有上千人,青壮约莫有三四百,他依然毫不犹豫的冲了上来。


都说北元人上马就是战士,然而经过训练的战士和会骑马的牧民,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

尤其是在面对正规军的时候,这种差距就更加明显。


所以,尽管对方人数多,可见到他们这支军队,依然开始逃跑。


可拖家带口的牧民,又如何能逃得过正规骑兵的追击。


所谓断尾求生,也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。


双方缠斗了一整天,这支部落最终绝望的投降。


经过审问,徐允恭获得了一个让他不敢置信的情报。


北元可汗脱古思帖木儿,也就是天元帝,就驻扎在捕鱼儿海(贝尔湖)。


为啥一个普通的部落,能知道皇帝在哪呢?


很简单,去年明朝攻打辽东,生活在这附近的牧民,都被迁到了草原深处。


那么多部落聚在一起,消息自然就很灵通。


很多平时打听不到的消息,这会儿很容易就能打听到。


更何况为了应对突发情况,北元还从各个部落抽调青壮,组成了临时的大军。


这個部落也有青壮被抽调。


而在军营里,想要打听到一些情报就更容易了。


后来战事结束,临时征募的青壮返回各部落,也将各种情报扩散了出去。


其中就有脱古思帖木儿的王廷所在。


这么多牧民聚集在一起,超过了当地草场所能承载的极限。


一部分小部落就开始离开。


有些冒险去了更远方,还有一部分则认为战事已经结束,是时候返回自己原来的牧场了。


这支部落就是如此,他们原本的草场就在庆州附近。


虽然庆州被明军占领,这里靠近边境。


但比起去未知的地方,他们更愿意冒点险回到熟悉的环境。


更何况,靠近两国边境,还能通过互市从明朝那里购买很多必需品。


比如茶叶、食盐、铁锅等等。


哪知道刚走到半途,眼看就要进入自家的牧场了,却遭遇了明军的侦查部队。


他们很惊恐也很疑惑,不是说战事结束了吗?为什么草原上还有明军?


但此时后悔也已经晚了。


指望普通牧民保守秘密,自然是不可能的。


于是他们就用北元的所有情报,包括脱古思帖木儿的所在,换取了自己部落活下去的机会。


至于王廷会不会遭遇打击,已经与他们无关了。


得到情报,徐允恭命令手下将这些牧民押回庆州,自己则带领几名手下,押着这支部落的首领先一步返回。


此时,蓝玉也正带着一众部将看着地图发愁。


三月初他按照计划率领二十万大军,从大宁出发来到庆州。


然而接下来打哪,成了最麻烦的问题。


不要觉得奇怪,为什么大军都出动了,还不知道打哪。


这是几千年来,农耕文明攻打游牧民族时都要面临的问题。


找不到目标。


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,很难掌握其行踪。


关键是,他们可以随时走。


今天你掌握了情报,等大军出动,很快人家就走了。


蓝玉此时也面临一样的情况,不知道敌人在哪。


狼居胥山自然是一个很明确的目标,那里必然生活着大量北元人。


可那里离庆州有两千多里。


带着二十万大军横穿整个荒漠,那简直就是找死。


大军不累死,也饿死在路上了。


就算勉强走到,还能剩下多少战斗力?


再假设,明军还能保持战斗力,人家北元又不是瞎子聋子,就不会逃走?


到时候无法获得粮食补给的明军,只能人吃人了。


当年霍去病也是带着偏师行军,且还是经过好几次军事行动,才实现了封狼居胥。


蓝玉就算再想立功,也知道一战定乾坤是异想天开。


他的目标是缓步推进,今年前进五百里,明年再前进五百里,然后再寻求决战。


“朝廷的战略是,在有水源的地方修筑城池,然后驻军垦荒。”


“用这种方法,一点点蚕食漠北,最终将北元消灭。”


“所以此次我们出兵的目的,不在于杀伤多少敌人,而是寻找合适的地方筑城。”


“只要第一座城池能修建起来,我们就将化被动为主动。”


“大家来商量一下,这第一座城池修筑在哪……”


就在这时,亲兵进来汇报,徐允恭将军回来了,还带回了重要情报,在外面求见。


蓝玉眉头微皱,面露不喜之色。


这边正召开重大会议呢,有什么事情不能等等再说?非要赶这个时候?


不过谁让徐允恭身份特殊呢,面子还是要给的。


“让他进来。”


很快浑身血迹的徐允恭,就气喘吁吁的走进来。


看到他的样子众人都不禁一愣,什么情况?


这是刚刚从战场厮杀回来的,还有敌人敢来庆州撒野?


蓝玉连忙询问情况。


徐允恭就将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全部讲了一遍。


竟然掌握了天元帝的行踪?


众人面面相觑,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

蓝玉则是狂喜,这不就是瞌睡来枕头了吗。


不过他还保持着理智,将那部落首领叫过来,一番询问才终于确定了情报真实性。


“哈哈……好好好,还未开战允恭你就立下一大功。”


徐允恭也难掩喜色:“侥幸侥幸。”


蓝玉又勉励了几句,就让他在一旁旁听。


“诸位以为这条情报可信否?”


众将纷纷发表意见。


有人认为不可信,毕竟一群普通牧民,怎么可能掌握北元皇帝的行踪?


就算是真的,现在他会不会已经走了?


而且从辽东前往贝尔湖的这一路上,肯定布满了北元的眼线,大明军队走不出去多远就会被探知。


天元帝有的是时间逃走。


也有人认为可信,正因为消息来源突然,才没有造假的可能。


而且那个部落首领说的也完全符合逻辑。


唐胜宗分析道:“去年大明攻打辽东,北元伪帝为了方便指挥,必然不会离辽东太远。”


“但为了自身安全,他也不会离辽东太近。”


“捕鱼儿海离辽东七百里距离,不远不近非常合适。”


王弼也赞同的道:“有湖就有水,有水就有大片的牧场,才能养活北元王廷和周边的部落。”


“我认为,北元将王廷放在这里,是完全有可能的。”


两人的分析,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。


最终蓝玉拍板说道:“不论这个消息是真是假,我们都必须去一趟捕鱼儿海。”


“你们也说了,这里有湖有水有大片牧场,自然也适合建城屯田。”


“如果真能在这里抓住北元王廷,那最好不过。”


“如果找不到,我们就在这里筑城。”


有人质疑道:“这里深入草原,在此筑城会不会太危险了。”


蓝玉说道:“有水泥怕什么,况且也不是只修这一座城。”


“等城池建好,会沿途修筑堡垒驻扎军队。”


“到时形成一条数百里的防御带,压缩北元人的活动空间。”


以水泥修筑城池堡垒连成一条线,然后线变成网,彻底控制草原。


这是很早之前就提出的战略。


这些年军方一直在推演这种战略的实施方案,朝廷也一直在囤积水泥和原材料。


现在终于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。


见蓝玉有了详细方案,其他人也不再说什么。


之后众人商议起具体该怎么做。


直接率军打过去肯定不行,北元王廷必然在辽东方向布满了探子。


等他们发现明军动向,完全可以退走,让大军扑个空。


所以,明军最好能隐藏行踪。


而这恰恰是蓝玉最擅长的。


作为先锋出身,他最擅长的就是秘密行军和奔袭。


当即就制定了方案:“延安侯,你率领五万人佯装主力,吸引北元注意力。”


“记住不要演的太过,将伪帝惊走了。”


唐胜宗虽然不愿,却没有抗命,况且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功劳。


“我亲自率领十五万人,从庆州北上绕过北元正面,从侧面给予其打击。”


“这一路上多派探马,将沿途遇到的人全部杀死,绝不能泄露大军行踪。”


一日后,唐胜宗率领五万大军,将队伍拉长伪造成十余万大军的模样,向庆州南方出击。


而捕鱼儿海则在庆州的西北方向,正好错开。


北元不知道自己王廷所在已经暴露,根本就猜不到大明的真正目标。


只以为唐胜宗率领的就是明军主力。


他们一边派人监视明军,一边派人将这个方向上的牧民全部迁走。


准备来一个坚壁清野。


注意力全部被唐胜宗吸引,自然而然的,其他方向上的力量就会减弱。


三日后蓝玉率领十五万大军,只携带了一个月的粮草一路向北进发。


徐允恭再次担任先锋大将,率领五千人先一步出发,清除沿途遇到的一切人。


而且他们从沿途抓到的人嘴里,再一次确定了脱古思帖木儿的所在地。


二十天后,明军来到捕鱼儿海南岸。


蓝玉立即命军队休息,然后派徐允恭去刺探详细情报。


徐允恭攻打了一个落单的小部落,确定北元王廷就在捕鱼儿海东北八十里处。


那里有一条河流冲刷出来的平原,名为大斡耳朵,端的是水草丰茂。


这种好地方,自然只能有王廷占据。


北元可汗脱古思帖木儿、太子天保奴、知院捏怯来、丞相失烈门等全部都在那里。


另外还有十五万军民,全都是王廷本部人马。


掌握了详细情况,蓝玉大喜。


立即就制定了进攻计划,夜袭。


这一招可以说屡试不爽。


历史上不知道多少名将用过,蓝玉自己都用过不知道多少次。


计划制定好之后,就命令大军原地挖坑洞休息。


明天晚上开战。


别问为啥不安营寨在,也别问为啥挖地窝子。


这次蓝玉没有再让徐允恭担任先锋,而是让王弼担任了这个位置。


至于原因有三点:


“其一,北元王廷的准确情报是你发现的,已经立了头功。”


“其二,此战非常重要,定远侯骁勇善战经验丰富,让他打头阵我放心。”


“其三,你还年轻,立功的机会还多。定远侯已年迈,打一仗就少一仗……”


这是蓝玉给徐允恭的解释。


徐允恭非常感动,作为主帅蓝玉求稳是正常的,完全没必要给他解释。


“大帅放心,末将知道该怎么做。”


蓝玉欣慰的点点头,从公事的角度,他确实没必要给徐允恭解释。


但从私交上来说,蓝玉还是决定给这个晚辈说一声,免得产生误会。


总之,事情就此定下,就等大军修整恢复精力就开战。


但正应了那句话,计划赶不上变化。


半夜气候陡然变冷,大风四起。


沙尘暴来了。


此时正值四月中旬,大风频发的季节,有沙尘暴并不奇怪。


一直在关注外部动静的蓝玉,第一时间就苏醒过来。


确定大风之后,立即就命人去将几位大将都叫了过来。


“天气突变,这是好事也是坏事。”


“虽然会影响到我们行军,但北元王廷也绝对想不到,会有人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。”


“我决定改变计划,明日一早发动突袭。”


众将没有一个反对的,越是到这种时候,就越忌讳有不同声音。


更何况大家也都觉得这个计策不错。


打仗本就因时而变,现在起了沙尘暴,夜袭反而更加危险。


白天打效果反而更好。


事实上也确实如此,北元王廷的注意力,全都被唐胜宗给吸引了。


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行踪已经暴露,蓝玉的十五万大军已经兵临城下。


在沙尘暴起来之后,他们一边痛骂贼老天,一边关起门来放心大胆的睡觉。


就连平时应有的巡逻,都减少了许多。


这种鬼天气,谁来打仗,不要命了吗。


然后他们就知道了,确实有这样一支不要命的军队。

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