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 >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251章 帝国时代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://www.28gl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只有帝国才能构建体系,而非体系成就帝国。


因果关系不能搞反了。


前世大致出现过两个世界性体系,全都是帝国建立的。


第一个是英国建立的全球殖民体系。


遍布全球的殖民地,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威名。


后来各殖民地反抗激烈,英国无奈的发现,殖民体系无法维系了。


或者说,维系殖民体系已经入不敷出。


于是他们就建立了第二套体系,自由贸易。


谁最喜欢自由?


强者。


自由让强者愈强。


有人要抬杠了,我是弱者也追求自由。


是的,每个人都追求自由。


但弱者追求的自由,是以公平为前提的自由。


去掉公平的自由,你追求一个试试。


强者追求的自由,是没有公平的。


靠着掠夺殖民地财富,英国实现了工业化,成为全球最发达的国家。


工业总产值占全球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四十。


自由贸易,全球没有任何一個国家能竞争的过他。


于是他建立了一套自由贸易体系。


当然,所谓的自由也只是单方面的。


比如某些特定货物,必须要用英国商船运输,殖民地不得和英国的主要商品竞争。


还有就是体系内的成员国,不得擅自和敌对国贸易等等。


这才是帝国所谓的自由的本质。。


二战结束后,英国国力衰退,自由贸易的大旗被美国接过。


这之后发生了很多事情,因为说这事儿被屏蔽了,修改不知道多少次都不给过,这里就不细说了。


总结起来就是,灯塔神话破灭,自由贸易体系即将崩溃。


各个主要经济体,都在想办法渡过难关。


套用一句恶俗的话,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到了。


是的,恐怕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,大家正处在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节点上。


我们将见证很多历史。


言归正传。


大明可以毫不谦虚的说,自己就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。


经济总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,后世甚至有人说是三分之二。


当前世界,有资格建立全球体系的,只有大明。


但全球体系是前所未有之事,没有人知道有这玩意儿,更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去建立。


但有了陈景恪就不一样了,大明相当于开卷考试。


他虽然对全球体系不甚了解,但只要知道一个大致方向,慢慢摸索就行了。


反正大明的家底够厚,而且也有足够的时间去尝试。


陈景恪的计划,以大明及其藩属国为核心,构建一个核心组织。


然后再以这个组织为核心,搭建殖民和自由贸易体系。


是的,殖民和自由贸易体系同时存在,主打一个灵活运用。


然后就是寻找合适的时机,移民建立新的藩属国。


直到有一天,将地球大部分的土地,都纳入大明的宗藩关系之内。


最终的目的就是宣扬华夏文明,让华夏的声音主导世界。


等这个计划完成,后续该怎么做。


陈景恪也不知道了,他的能力也只能做到这一步。


只能说,相信后人的智慧。


现在他要做的,就是说服朱元璋开始着手打造体系。


拿起笔,在纸上点了一个点。


“这就是大明。”


又围绕这一点画了一个小圆:


“这就是藩属国体系。”


在小圆的外面,画了一个大圆:


“这就是商业联盟体系。”


“当联盟足够强大的时候,就可以制定世界性的规则,所有国家不遵守就寸步难行。”


“到时候,没有进入联盟的圈外国家,都是待宰的羔羊。”


“甚至到了必要的时候,圈内的部分国家,也可以作为羔羊宰杀掉。”


“不用害怕他们反抗,只要给他们留一口气,他们就不会反抗。”


“不过不到最后一步,尽量不要拿圈内国家开刀。”


“大明要利用全世界的资源来发展自己,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。”


“将来就算商业联盟体系崩溃,大明还有宗藩体系当后盾,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棋手。”


“如果连宗藩体系都无法维系,那……咳,您懂得。”


“……”


所有人都懂,这么庞大的体系都能玩崩,亡国也活该。


朱元璋没有说话,盯着这个圆看了许久。


虽然他无法理解,商业是如何将这些国家联系在一起的。


但已经能明白,陈景恪说的体系是怎么回事儿了。


他只有两个字评价,宏伟。


这是前所未有的宏大手笔。


如果真的能完成,那大明才真的立于不败之地。


当然了,不败是不可能的。


可拥有如此强大的体系,就算后世子孙败家,也能多败几年不是。


即便知道陈景恪善于高屋建瓴,可依然让他为之震撼。


原来世界还可以这么玩。


反过来想想,如果这个体系是外国建立的,用来对付大明……


那种情况让他不寒而栗。


想到这里,他由衷的庆幸,还好陈景恪生在大明。


还好自己早早的就开始拉拢他,还破例下嫁了公主。


之前朱元璋一直觉得,之前的改革就是下嫁公主的回报。


今天才知道,这个回报大的超乎了他的想象。


构建世界性帝国体系,只是听一听就让人激动的血脉偾张。


但……他已经不是小年轻,很快就冷静下来。


“这一切的前提,是你的商业计划能够成功,它能如你所想吗?”


陈景恪还没回答,朱雄英就激动的道:“试一试又何妨?”


“千年未有之大变局,景恪经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。”


“以前我总是很疑惑,虽然我们施行了很多新政,可类似的革新在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。”


“真正称得上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事情,我以为只有黄帝登基,大禹建立夏朝,秦灭六国完成大一统……”


“和这些大事件比起来,大明所做的一切,实在配不上这句话。”


“但现在我终于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。”


“我大明要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,帝国时代。”


换成平时,看到大孙子这么争气,朱元璋肯定很高兴,现在则是深深的无奈。


他知道,大孙子已经接受这个策略了。


就算自己不搞,将来他掌权了也一定会去做。


他却没有怪罪陈景恪什么,这本来就是约定好的。


陈景恪提出建议,朱元璋、朱标和朱雄英选择执不执行。


如果三人都听不懂,他不许强行游说。


现在朱雄英听懂了,并愿意去做,就不算是强行游说。


更何况……


这不正是咱希望看到的吗。


要开创前所未有的时代,必然需要一个前所未有的君王。


将乖孙教给陈景恪培养,不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吗。


现在不过是当年种下的种子,开花结果了而已。


朱元璋心中这样想着,紧绷的情绪放松了不少。


不过,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放任他们乱搞。


这个体系一看就知道,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。


咱要从现在开始,就为乖孙打基础。


等将来他自己掌权要搞的时候,起点会更高。


还有一层原因,朱元璋想亲自看看这个计划到底如何。


能行得通他死了也能安心闭眼。


要是行不通,或者中间有什么差池,他也有自信能兜底。


总之一句话,为大孙子打好基础。


“好,你的计划咱暂时同意了。”


陈景恪欣喜的道:“陛下英明。”


朱雄英也高兴的道:“皇爷爷英明。”


朱元璋脸上浮出一抹笑意,说道:“别拍咱的马屁,帝国体系太过于宏大,具体如何实施你可有计划?”


陈景恪点点头,正色道:“有,不论多么宏大的计划,都要从小处做起。”


“我们第一步要做的,就是将宗藩体系打造好,彻底掌控整个南洋。”


“具体措施,就是方才我说的那些。”


“统一的度量衡、统一的钱币、统一的语言等等,这是为了打造宗藩体系。”


“商业方面,先在淡马锡打造一座中心贸易之城。”


“以此为中心,搭建南洋贸易联盟,强化大明与藩属国的关系。”


“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要摸索出一套适用的贸易规则,作为未来世界贸易联盟的框架。”


“做到这一步,大明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。”


“然后利用宗藩体系的力量向外扩张,打造世界性的贸易联盟。”


有清晰的计划,朱元璋心情放松了不少,说道:


“第一步好办,就算没有后续的商业联盟计划,对大明也是有极大好处的。”


“但那个许柴佬真的能承担得起这个重任吗?”


陈景恪没有给出肯定答复,而是说道:“至少到目前为止,我没有见过比他更合适的人了。”


朱元璋微微颔首道:“懂了,咱会派人去将淡马锡拿到手中,和楚国一同打造。”


“这需要大概半年的时间。”


“在这期间咱会给你派一些人手,你将他们和许柴佬一起调教。”


“半年后,让他们一同前往南洋。”


陈景恪道:“是,我一定将他们教好。”


他也准备从算学班和计官体系里挑选一些人加以培养,然后放到南洋去锻炼,希望能培养出一批新式官员。


朱元璋想了想,又说道:“不要将整体计划告诉他们,只需要告诉他们,这一切都是为了强化宗藩关系就好。”


陈景恪自然明白保密的重要性,说道:


“是,在南洋打造完成之前,我不会让他们知道朝廷的真实目的的。”


这时朱雄英插话道:“需要改变的不只是南洋,大明才是核心,我们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。”


朱元璋了然的道:“咱这就给你爹去信,让他尽快回应天,具体该如何做,伱们和他商量吧。”


朱雄英虽然很有才华,也跟着陈景恪学到了真本领,可还是太年轻了。


遇到大事,朱元璋更信任的还是朱标。


朱雄英想要获得足够的信任,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,来证明自己不是纸上谈兵。


会议结束,朱元璋立即下旨,召太子朱标火速返回应天。


陈景恪也没有闲着,带领朱雄英一起,开始制定第一步的计划。


正如前面所说,再宏大的计划都要从细微处做起。


陈景恪先着手敲定的就是度量衡。


他直接照搬了几何研究院私底下采用的标准。


长度单位全部改成十进制和百进制。


重量单位,十六两一斤改成十两一斤。


十六两一斤的标准历史悠久,最早北斗七星加南斗六星共十三星,所以一斤为十三两。


秦朝一统,又加了福禄寿三星,变成十六两一斤。


缺斤少两就是缺自己的福禄寿。


寓意很深,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,奸商该缺斤少两照样缺斤少两。


一斤十六两,反而不利于计算。


陈景恪对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,重量单位是为了方便使用。


给它弄再多寓意,都不如简单便捷有意义。


朱元璋虽然觉得多此一举,但也知道十进制的优势,最终还是同意了。


接下来,陈景恪又找来工匠,用黄金打造了一整套度量衡工具,作为标准。


为什么用黄金?


倒不是为了搞什么噱头,而是他能找到的,常温下最稳定的材料,就只有黄金了。


以后所有的度量衡,都要以这一套为标准进行仿制,减少误差。


之后又根据这一套度量衡,仿造了数百套。


各个藩属国、各个布政司、州郡衙门,全都发放一套进行推广。


关于统一的语言文字……文字好办,语言确实有点困难。


没办法,只能先从文字着手。


语言可以带翻译,没翻译了还能通过文字交流。


这些其实都还好,真正难弄的是淡马锡该如何打造。


这玩意儿陈景恪也是真的不懂,只能根据前世的见识,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一点点琢磨。


就在他头疼的时候,朱标回京。


并且还带回一个好消息,洛阳城主体已经修建完成。


最多半年就可以全面竣工,明年就可以迁都了。


放在平时,朱元璋肯定很高兴,但这会儿他的心思全在帝国体系上,只是淡淡的说了句知道了。


然后就让陈景恪将计划,详细的告知了朱标。


得知了全盘计划,朱标有多震惊可想而知。


而他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信任,很快就搞懂了这个计划的内核。


正因为了解,反而更加的震撼。


(本章完)

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