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 >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33章 学问哪来的?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://www.28gl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谁教的?


朱元璋将锦衣卫的调查报告说了一遍:“我让锦衣卫调查过,他自幼就异于常人。”


“据说幼时不哭不闹,只有饿了和拉了才会喊两声……”


“十个月时就会说话,两岁跟着其父陈远启蒙,启蒙所用的书籍就是家传医书。”


“三岁时就能将医书倒背如流,且能提笔写字。”


“陈远是个藏不住事的人,自家儿子如此聪慧,就时不时的向四邻炫耀。”


“有时给病人诊治,还将陈景恪带在身边,美其名曰言传身教,所以周围邻居都知道此事。”


“五岁时去蒙学读书,不过据教书先生和同窗所言,他表现平平。”


马秀英疑惑的道:“表现平平?”


这个转折也太突然了吧?上一刻还是神童,下一刻怎么就泯然众人了?


伤仲永伤的也太快了吧?


朱元璋想了一下道:“也不能说表现平平,比大多数同窗要强,但并不是特别突出。”


“平日里也很沉默,极少和同窗打闹。锦衣卫问了许多人,都是如此说。”


“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酷爱读书,时常问先生借书看,且不论什么书都看。”


“因为他成绩尚可,加之陈远纵容,先生也就听之任之。”


“当他将一家学堂的书全部看一遍,就会奉上一份丰厚的束脩,然后转学去下一家。”


“从五岁到七岁,他换了八家学堂。”


“然后就告诉其父陈远不想读书了,要学习医术,然后再次展现出不凡天赋。”


“……八岁时就能独立为人诊治,很多时候陈远遇到疑难杂症,都需要他指点。”


“他好读书的习惯依然没改,不过很少自己买书,多是问人借阅。”


“十岁时突然决定写医书,就变得深居简出极少露面。”


马秀英不敢置信的道:“你是说,他没有老师,这一切都是自学?”


朱元璋赞叹道:“我换了好几批人去查,得到的结果都大同小异。”


“当时他并未展现出别的才能,只有一身高超的医术。”


“我也没有太过惊讶,只以为他有医术方面的天赋。”


“今日才知道,他的天赋是多么的妖孽。”


马秀英若有所思的道:“以前他的能力都体现在医术上,在学堂表现不突出,大家会认为他并无做学问的天赋。”


朱元璋点头道:“确实如此,锦衣卫调查,周围的邻居皆是这般认为。”


“尤其是他回家学医之后进步神速,大家更是认为如此。”


马秀英说道:“但今日他展露出来的见识,说明他的天赋不只限于医术。那么在学馆表现一般,就是为了藏拙。”


“一個五岁的孩子就懂得藏拙,此等心性着实惊人。”


朱元璋愣了一下,显然从未从这方面考虑过这个问题。


但仔细想想还真就是如此,小孩子最喜炫耀,他竟然能忍的住一点都不露。


于是也忍不住展开联想:


“他五岁之前表现的那么聪明,是太年幼不懂事。待略微懂事起,就开始藏拙。”


“其父陈远我见过,是个喜欢张扬的人,不会教他藏拙。”


“其母并无多少见识,更不会教他这些。也就是说,藏拙是他自己决定的。”


马秀英接话道:“他回家学医术再次展露这方面的天赋,很可能是为了安父母的心,也告诉别人他不是普通的孩子。”


朱元璋说道:“也可能是为了转移别人的注意力,让人忽略他别的才能。”


马秀英摇摇头道:“应不是如此,我不信一个八岁的孩子能有如此心机。”


朱元璋想了想也觉得自己想的太多了,一个八岁的孩子不可能有这么深的心机。


聪明才智看天赋,心机这东西是需要经历一些事情才能锻炼出来。


况且陈景恪又没什么仇人,就算想藏拙,也没必要这么做。


他展现医术方面的天赋,估计也是为了行事更方便。


毕竟对待优秀的孩子,不论是父母还是师长,都会给予更多的包容。


邻居也会高看一眼。


而且他家本就世代行医,展露这方面的天赋,众人也不会太惊讶,只会觉得理所当然。


“但不论如何说,他小小年纪就懂得藏拙,此等心性也足够惊人了。”


马秀英忽然说道:“那为何他突然一反常态,表现的如此狂妄,又肆意暴露才能?”


夫妻俩再次陷入了思索,片刻后相互看了一眼,都笑了起来。


朱元璋道:“你先说吧,咱看看和咱猜的是不是一样。”


马秀英也没推让,说道:“为了保住伴读的职务。”


朱元璋大笑道:“哈哈,妹子你果然和我想到一块去了。”


“太子太孙伴读向来是公卿子弟担任,他一介白身,还是靠医术获得的这个身份。”


“那些被抢了食的人定然不服,日后少不了找他的麻烦。”


“他今日这般作为,是在向我们展露才华,获得我们的认可和重视。”


“如此,在受到攻讦时,他才有反击自保的能力。”


马秀英又问道:“那他为何拒绝拜叶兑为师呢?若有叶兑护着,也无人会找他麻烦。”


“妹子你可考不住咱。”朱元璋自得的道:“他是借此向咱表忠心,告诉咱他不会加入任何派系。”


马秀英颔首道:“真是个聪明的孩子,有能力,懂事,还乖巧。”


朱元璋哼了一声道:“不如咱乖孙,等过两年咱乖孙比他还聪明。”


马秀英哑然失笑:“英儿不需要比他们聪明,只需要学会使用他们就可以了。”


朱元璋深以为然的道:“妹子说的咱爱听,他再聪明不还是要给咱乖孙当伴读吗。”


不怕你聪明,也不怕你有能力,只要能为朝廷所用就可以了。


更何况陈景恪身家清白,没有任何底蕴,皇家想掌控他太容易了。


所以两夫妻也放下了心中的怀疑,认可了陈景恪。


“他太年轻了,以他的能力不出二十年就有机会位列部堂。”


“三十二岁的部堂高官,太过惊人。”


“等到英儿继位,可能就降不住他了,所以咱至少要打压他二十年方可。”


马秀英也很认同这一点,陈景恪是留给朱雄英的帮手,不能过早的让他露头。


朱元璋为难的道:“但他的才华确实惊人,查漏补缺能力很强,若不利用对朝廷来说也是极大的损失。”


马秀英笑道:“伱怎糊涂了,将政令当课业留给英儿,让他剖析,英儿回去后自然会找陈景恪请教讨论。”


“如此你不就可以借英儿的手,获得想要的信息了吗,还能更好的培养英儿。”